近日,乐素河镇城乡环卫一体化现场会在邓登垭村召开。镇领导班子成员、12 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、第一书记及第三方环卫公司代表齐聚一堂,通过实地观摩、经验交流、成果展示等形式,全面展现全镇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效,共同谋划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的新实践。
精准布局+动态管理,破解垃圾收运难题。在邓登垭村的观摩现场,集中收集点的分类垃圾桶排列整齐,曾经的垃圾屋经过封存改造,变身农具存放处。身着统一制服的清运员驾驶电动三轮车,沿着优化后的路线高效作业。据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,经过 5 次动态调整,全村构建起 “12 个集中点 + 13 个分散点” 的布局,配备 55 个垃圾桶和 1 辆清运车,覆盖 97% 以上的农户。自推行 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第三方转运、县处理” 的模式以来,乐素河镇统筹规划,在全镇范围内布局了 181 处集中和分散收集点,投放 450 个垃圾桶和 17 个勾臂式垃圾箱,实现 12 个行政村全覆盖。通过建立 “书记统筹、专班推进、网格监管” 机制,组建专业清运队伍,并实行 “重点区域日产日清、偏远村组三日覆盖” 的分级分类清运法,垃圾滞留现象减少逾 60%。
制度创新+群众参与,构建长效治理机制。在经验交流环节,邓登垭村的 “红黄榜 + 积分制” 管理模式引发热烈讨论。该村将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,把废弃垃圾屋改造为可回收物存放点,既解决了设施闲置问题,又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,垃圾收集量同比提升 45%。全镇通过 “党员包片、公益岗包户” 模式,组建了 23 支环卫志愿队,开展 300 余次入户宣传,对随意乱倒垃圾的行为进行曝光,同时对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的农户给予奖励。自实行农村家宴垃圾 “预约清运” 制度以来,已为 56 场酒席提供上门服务,从源头上杜绝了焚烧掩埋垃圾的现象。
多元投入+精细管理,推动城乡服务均等发展。面对资金压力与垃圾分类难题,乐素河镇积极探索破局之策。镇财政所提出 “以奖代补” 方案,对垃圾分类先进村给予设备倾斜,并计划建设镇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,试点 “绿色账户” 积分兑换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卫设施建设,力争年内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率达到 30%。此外,乐素河镇进一步完善 “镇村联动” 考核监督体系,强化清运队伍培训,严格把控垃圾处理全流程管理。第三方环卫公司通过人工巡查不断优化清运路线,提升作业效率,使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,让美丽乡村既有 “面子”,更有 “里子”。